软体三巨头顾家、敏华&慕思对比分析

在AI的协助下,整理了一下软体三巨头顾家、敏华&慕思的相关情况对比分析。
(仅供学习交流所用,如有出入还请见谅)
即根据2024年财报及行业分析,顾家家居、敏华控股、慕思股份作为中国软体家居行业前三强,其业务模式、财务表现及战略方向存在显著差异。
以下从财务数据、业务结构、渠道布局及风险挑战四大维度展开对比分析:

一、财务表现对比

指标
顾家家居(人民币)
敏华控股(港元/人民币)
慕思股份(人民币)
2024年营收
184.8亿元(-3.81%)
184.1亿港元(≈133亿元,+6.1%)
56.03亿元(+0.43%)
净利润
14.17亿元(-29.38%)
23.02亿港元(≈21.56亿元,+20.2%)
7.67亿元(-4.36%)
毛利率
32.72%
39.37%
50.08%

(行业最高)
ROE
14.72%
19.48%
16.68%
市占率
≈20%
≈18%
≈15%

核心差异:

  • 营收规模:顾家与敏华相近,慕思不足前两者的1/3;
  • 盈利能力:敏华净利润最高(得益于原材料成本下降及海外工厂效率提升),慕思毛利率断层领先(高端健康睡眠产品溢价);
  • 增长趋势:顾家、慕思净利润均下滑(国内竞争加剧),敏华净利润逆势增长(海外市场复苏)。

二、业务结构分析

1,顾家家居

  • 全品类布局:沙发(102亿元,占比55%)、床垫(32.5亿元)、定制家居(9.92亿元,+12.7%),逐步向“软体+定制+家电”一体化转型;
  • 全球化:海外自有品牌门店增至34家,印度、东南亚市场布局加速;
  • 技术融合:与美的合作推出智能家居产品,研发投入2.2亿元(占营收1.2%)。

2,敏华控股

  • 聚焦功能沙发:芝华仕品牌贡献68%收入(117.4亿港元),北美市场销量增长10.6%;
  • 成本优势:原材料成本同比下降11.2%(钢材、真皮价格下降),毛利率提升至39.4%;
  • 市场调整:国内门店增至7367家(下沉市场为主),但国内收入下滑17%。

3,慕思股份

  • 高端床垫主导:床垫收入26.8亿元(占比47.8%),毛利率61.42%;
  • 电商增长:电商渠道营收10.93亿元(+6.04%),但子公司慕思电商亏损20.86万元;
  • 国际化尝试:收购新加坡品牌加速出海,境外收入增长61%但子公司国际控股亏损553万元。

三、渠道布局策略

企业
渠道特点
门店数量变化(2024年)
顾家家居
推动“MSPI”模式(融合店态+场景化体验),关闭低效门店962家,购物中心坪效提升1.5倍
5984家(-962家)
敏华控股
下沉市场扩张(新增131家),一二线城市布局性价比系列
7367家(+131家)
慕思股份
电商占比提升至19.5%,线下门店缩减至5400家(经销模式毛利率50.27%)
5400家(-300余家)

渠道效率:

  • 顾家通过数字化改造优化单店效率(会员超600万,月活增长84%);
  • 慕思线下门店租金成本高(一线城市年租金超200万元),依赖线上引流;
  • 敏华通过直播带货提升电商渗透率(抖音占比34%)。

四、风险与挑战

1,顾家家居

  • 内贸压力:卧室产品收入下滑20.8%,北美床垫业务仍处投入期;
  • 定制业务竞争:毛利率28.12%,低于行业平均水平。

2,敏华控股

  • 国内需求疲软:沙发销量增26.6%但单价下降,床具收入下滑19.4%;
  • 海外风险:海运成本上涨,欧洲市场订单增速放缓。

3,慕思股份

  • 电商盈利困境:电商渠道毛利率连续三年下滑(52.71%→50.27%);
  • 国际化阵痛:境外子公司亏损,收购整合难度大。

五、战略方向总结

  • 顾家家居:以“零售转型+整家突破”为核心,强化数字化与全屋生态;
  • 敏华控股:巩固功能沙发龙头地位,优化海外供应链(墨西哥工厂投产);
  • 慕思股份:聚焦健康睡眠技术(第七代AI床垫),加码社交媒体营销与直播带货。

目前软体家居行业呈现“强者恒强”格局,顾家家居、敏华控股、慕思股份凭借规模、技术及渠道优势稳居前三,其2024年业务表现中规中矩。其中,顾家营收规模最大,慕思盈利能力最强,敏华全球化布局最成熟(且净利润表现突出)。然而,三家企业均面临“存量市场+智能化升级”的双重挑战,未来竞争将围绕渠道效率提升、高端产品溢价及全球化风险对冲展开。

转自:木之锋回路转

发表评论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滚动至顶部